當前位置:首頁 >> 業(yè)內動態(tài) >> 詳細內容
- 磁性鉆頭熱傳感器
- 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 發(fā)表于 2020/12/1
實驗裝置的示意圖: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尖端被激光束加熱,產生電壓,該電壓用于從磁性原子讀取信息。
德國漢堡大學物理系的科學家僅用熱就能檢測出表面上原子的磁態(tài)。各自的研究發(fā)表在最新的《科學》雜志上。將由激光束加熱的磁針放置在靠近磁性表面的位置,其間隙只有幾個原子寬度。針與表面之間的溫差會產生電壓。掃描針頭越過表面,科學家發(fā)現該熱電壓取決于針頭下方單個原子的磁取向。
研究的主要作者科迪·弗里森說:“有了這個概念,我們就以原子精度確定了表面磁性,而沒有直接接觸表面或與表面發(fā)生強烈相互作用。” 常規(guī)技術為此需要電流,這會導致不良的加熱效果。相反,新方法不依賴于電流。將來,集成電路中的微型磁傳感器可能會在沒有電源且不會產生廢熱的情況下運行。取而代之的是,將設備內部產生的熱量引向傳感器,傳感器以熱方式感應原子的磁取向并將其轉換為數字信息。
“我們的研究表明,集成電路中產生的過程熱量可用于非常節(jié)能的計算,”在Roland Wiesendanger教授的研究小組中負責該項目的Stefan Krause博士說。
如今,不斷增長的數據生成量和處理速度的提高要求設備不斷小型化,這導致更高的電流密度和設備內部強大的熱量產生。漢堡的新技術可以使信息技術更節(jié)能,從而更環(huán)保。除了生態(tài)方面,它還將對日常生活產生有意義的影響:例如,智能手機由于減少了功耗,因此無需頻繁充電。
- 如果本文收錄的圖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24內核實刪除,謝謝!
技術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