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精密納米傳感器可檢測鐵質異常
- 來源:賽斯維傳感器網 發(fā)表于 2020/9/16
悉尼大學Pooria Lesani博士。圖片來源:悉尼大學Pooria Lesani博士
慢性鐵失衡-血液中鐵的含量太少或過多-會導致醫(yī)療狀況從貧血和血色素沉著病到更嚴重的疾病,例如癌癥,帕金森氏病和阿爾茨海默氏病。
血色素沉著病是澳大利亞最常見的遺傳性疾病之一,澳大利亞統(tǒng)計局估計約有780,000人患有貧血。
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院博士 候選人和悉尼納米研究所學生大使,Pooria Lesani,誰是哈拉Zreiqat教授和Zufu盧醫(yī)生的監(jiān)督下從事他的研究,開發(fā)出了多功能納米生物探針,使研究人員能夠準確地監(jiān)測鐵在細胞功能紊亂,組織,和體液小至1/1000毫摩爾。
該測試比目前用于檢測鐵異常的血液測試更為靈敏和特異,血液測試始于非常低的細胞水平濃度。
該測試使用新型的基于碳的熒光生物納米探針技術,該測試涉及無創(chuàng)皮下或靜脈內注射,可在癥狀發(fā)作之前進行更準確的疾病診斷,從而有可能及早治療和預防更嚴重的疾病。
組織工程與生物材料研究組和ARC中心的Lesani先生說:“世界上超過30%的人口患有鐵失衡,隨著時間的流逝,鐵失衡會導致某些形式的癌癥以及帕金森氏病和阿爾茨海默氏病”用于創(chuàng)新生物工程。
“目前的測試方法可能很復雜且耗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并能及早發(fā)現(xiàn)嚴重疾病,我們開發(fā)了一種超靈敏且經濟高效的皮膚測試技術,用于檢測人體細胞和組織中的鐵。
“我們最近的測試表明,以非常高的靈敏度可以快速檢測到游離鐵離子。可以在十億分之幾的濃度范圍內檢測到鐵,其速度比以前的納米探針小十倍。
“我們的傳感器是多功能的,可以應用于深部組織成像,其中包括一個可以可視化復雜生物組織和合成支架結構的小型探針!
經過在豬皮上的測試,納米探針的性能優(yōu)于目前用于深部組織成像的技術,并且可以迅速滲透到生物組織的深度達280微米,并且在合成組織中的高達3,000微米(約3毫米)的深度仍可被檢測到。
該團隊旨在在更大的動物模型中測試納米探針,并研究可用于確定復雜生物組織結構的其他方法。
我們希望將納米探針集成到“芯片實驗室”傳感系統(tǒng)中,該系統(tǒng)是一種便攜式診斷性血液檢測工具,可以使臨床醫(yī)生遠程監(jiān)控患者的健康狀況。
他說:“芯片實驗室系統(tǒng)操作起來相對簡單,只需要從病人身上抽取少量血樣就可以準確了解人體內潛在的鐵離子疾病,從而有助于早期干預和預防疾病!
納米傳感器也可以由農業(yè)和石化廢品制成,從而實現(xiàn)了低成本,可持續(xù)的制造。
- 如果本文收錄的圖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24內核實刪除,謝謝!